pqmagic怎么用啊?老司机手把手教你分区!

今天得空,正好把前两天折腾那块老硬盘用pqmagic分区的事儿给大伙说道说道。这玩意儿现在用的人估计不多了,但有时候捣鼓老机器或者某些特殊情况,还真能派上用场。

起因

事情是这样的,我一哥们儿翻出来一台N年前的老电脑,说是想装个XP或者Win7怀旧一下,顺便给孩子当个打字练习机。那硬盘,就一个孤零零的C盘,而且容量也不大,总共也就120G。他寻思着,怎么着也得分个D盘出来放点资料啥的,不然都堆C盘,万一系统崩了,东西全完蛋。

准备工作

咱说干就干。第一步,那肯定是先找软件。我印象里我U盘里好像存着一个绿色版的pqmagic,翻箱倒柜找出来,果然还在。版本好像是8.0几的,够用了。

第二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备份!备份!备份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虽然pqmagic号称无损分区,但凡是动硬盘分区这种操作,都有风险。万一操作失误或者中间断个电啥的,数据丢了可就哭都没地方哭了。我千叮咛万嘱咐我那哥们,把C盘里重要的东西先拷贝出来。

第三步,因为这老电脑系统还没装,或者说就算装了,直接在Windows下操作正在使用的系统盘分区也挺悬的,所以我一般习惯用PE或者DOS版的工具。我那个pqmagic正好有DOS环境下运行的版本。我就找了个带DOS工具箱的U盘启动盘,把pqmagic的可执行文件(一般是*啥的)也拷贝到U盘里头。

开干!

一切准备就绪,开始动手。

我先把U盘插到那台老电脑上,开机,进BIOS设置U盘为第一启动项。这个不同主板可能按键不一样,有的是DEL,有的是F2,有的是F12,开机的时候屏幕上一般都有提示。

U盘启动成功后,进入了DOS工具箱的界面。我在命令行里找到U盘的盘符,然后切换到存放pqmagic的目录,敲下,回车!

稍等片刻,pqmagic的经典界面就出来了。一股子复古风扑面而来,哈哈。界面很简单,上面会列出检测到的硬盘和分区情况。我那哥们儿的硬盘就显示一个C盘,后面跟着一大串未分配的空间(不是未分配,是整个盘就一个C区)。

我的目标是从C盘里分出一块空间作为D盘。

  1. 选中分区: 我先用鼠标(DOS下也支持鼠标,神奇)或者键盘方向键,选中那个可怜的C盘。
  2. 调整/移动分区: 然后在菜单里找,或者直接在选中的C盘上点右键,会出来一个菜单,里面有“调整大小/移动分区”(Resize/Move Partition)类似的选项。点它!
  3. 设定大小: 弹出来一个调整窗口。这里面通常会有一个滑块,你可以拖动它来改变分区大小。也可以直接在输入框里填数字。比如我想从120G的C盘里分出来60G给D盘,那么我就把C盘的新大小设置为60G左右。这里要注意,它会显示分区前部有多少自由空间,后部有多少自由空间。我们是要把C盘“缩小”,让后面空出来一部分。
  4. 创建新分区: C盘调整完大小后,你会看到在图形化界面上,C盘后面多出来一块灰色的“未分配空间”。选中这块未分配空间,点右键,选择“创建分区”(Create Partition)。
  5. 设定新分区参数: 弹出的窗口里,会让你选分区类型(一般选主分区或逻辑分区,如果已经有仨主分区了,那就只能选逻辑分区了),文件系统(FAT32或NTFS,现在一般都NTFS了),还可以设置卷标(比如叫“数据盘”)。大小默认就是全部未分配空间,确认无误。
  6. 应用更改: 以上步骤都只是“预操作”,pqmagic还没真的对硬盘动手。所有操作会在下方的操作列表里显示出来。检查一遍没问题后,最关键的一步,点击界面左下角或者工具栏上的“应用”(Apply)按钮。

点了“应用”之后,程序会弹出一个确认框,告诉你即将进行的操作,并且再次警告你可能存在的风险。深吸一口气,点“是”或者“确定”!

然后就是等待了。pqmagic会开始执行分区操作,界面上会有进度条。这个过程根据硬盘大小和电脑速度,时间不等。这时候千万别手贱去重启或者断电,耐心等着就完事儿了。

大功告成与小结

进度条走到100%,提示操作完成。有些版本的pqmagic可能会要求重启电脑才能使更改生效。我按照提示退出了pqmagic,然后拔掉U盘,重启电脑。

再次开机(如果没装系统,就用PE盘启动进去看),进入“我的电脑”或者磁盘管理器一看,你猜怎么着?C盘乖乖地变成了我设定的大小,后面也多出来一个崭新的D盘!任务圆满完成!

pqmagic虽然是个老家伙了,但在某些场景下,尤其是在没有操作系统环境或者需要处理一些特殊分区问题时,它依然是个简单直接有效的工具。关键就是胆大心细,操作前务必备份数据,然后看清楚每一步的提示。我这回给哥们儿分区就很顺利,没出啥幺蛾子。希望这点经验对有需要的朋友能有点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