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的这个“意大利蚂蚁庄园”。也没想搞这么个名头,就是瞎琢磨,后来觉得这个名字还挺形象的,就这么叫下来了。
这玩意儿,说白了,就是我自个儿瞎琢磨出来的一个小玩意儿,算是个数字收藏夹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性的个人空间。那阵子正好对意大利文化有点上头,又喜欢支付宝那个蚂蚁庄园每天喂喂鸡、收收蛋的感觉,就想着能不能把这两者结合一下,搞个有意大利味儿的“庄园”。
具体我是怎么鼓捣的?
第一步:找个窝
我先是找了个笔记软件打底,那种支持富文本、能插图片、建不同分类的。一开始试了几个,有的太复杂,有的又太简陋。选了个界面清爽,自定义程度高一点的,感觉这样才有“庄园”可以自己打理的那个味儿。
第二步:规划“田地”和“建筑”
然后我就开始规划了。既然叫“意大利蚂蚁庄园”,那肯定得有意大利元素。我就建了几个大的分区,比如:
- 罗马假日影院:专门放一些我喜欢的意大利老电影的截图、海报,旁边再配上几句经典的台词,有的还特意找了意大利语的原文和中文翻译。偶尔还会放点电影的配乐链接,不过这里不能放链接,我就只是记下歌名和艺术家。
- 托斯卡纳阳光厨房:这里就是美食区了。我搜罗了各种意面、披萨、提拉米苏的图片和做法简介。看着那些照片,感觉口水都要下来了。我还给每样食物都起了个可爱的意大利风格小名,比如“阳光番茄肉酱意面”就叫“Pomodoro Splendente”,瞎起的,图个乐呵。
- 佛罗伦萨艺术长廊:这个区就放一些意大利的绘画、雕塑图片,比如达芬奇、米开朗基罗的作品,旁边配点简单的介绍。提升一下“庄园”的文化气息嘛
- 西西里岛音乐角:专门搜罗了些意大利民谣、歌剧片段的歌名和演唱者,有时候工作累了,就去搜来听听,感觉一下子就放松了。
- 威尼斯商人码头:这个区比较杂,放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意大利品牌、设计、或者是一些小知识点,比如意大利咖啡文化、手势的含义啥的。
第三步:开始“耕种”和“养殖”
规划好了分区,接下来就是往里面填东西了。这个过程就像蚂蚁搬家一样,一点一点积累。我每天有空的时候,就会上网搜集相关的图片、文字资料、音乐信息。看到喜欢的,就分门别类地存到对应的“田地”或者“建筑”里去。
比如,今天看到一部评分很高的意大利新片预告,我就会把海报和简介放到“罗马假日影院”;明天学做了一道新的意式焗饭,就把步骤和成品图放到“托斯卡纳阳光厨房”。
至于“蚂蚁”,就是代表我每天花在这个小空间里的一点点心思和时间。比如今天学习了一个新的意大利语单词,我就把它记录在“蚂蚁的每日发现”这个小角落里,或者给某个美食条目加一段自己尝试做的心得体会。
第四步:日常“维护”和“升级”
这个“庄园”建起来之后,也不是一劳永逸的。我会时不时回去看看,整理一下。有时候发现某个分类太臃肿了,就再细分一下;有时候觉得某个“建筑”太空了,就再去找点相关的资料填补进去。
偶尔还会给“庄园”换换“皮肤”,调整一下排版,让它看起来更舒服。这种感觉就像真的在打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一样,虽然都是数字化的东西,但那种投入感和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。
的成果与感受
搞这个东西,也没啥技术含量,主要就是个耐心和整理的活儿。但整个过程下来,我对意大利文化的了解确实加深了不少,也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有趣玩意儿。有时候找资料、整理图片也挺费神的,但弄完了看着自己一点点搭建起来的这个“庄园”,心里头还挺有成就感的。
对我来说,这不仅仅是个记录,更像是一个能让我随时沉浸在意大利氛围里的小天地。累了烦了,就进来逛逛,看看那些美好的图片,听听那些悠扬的音乐(通过记录的歌名去搜),心情就能好很多。
所以说,“意大利蚂蚁庄园”这名头听着挺唬人,实际上就是我一个普通人瞎折腾出来的,给自己找点乐子,顺便也算是个学习和放松的方式。大家有啥类似的爱好或者小项目,也欢迎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