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asy cd是什么软件?看完这篇你就明白怎么刻录。

大伙儿晚上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捣鼓“easy cd”这事儿的一些经历。也不是啥高深的技术,就是一些我自个儿摸索的老掉牙操作,不过有时候还挺实用的,分享给大家乐呵乐呵。

话说回来,现在用CD的人是越来越少了,电脑好多都不带光驱了。但就喜欢瞎折腾。前阵子收拾屋子,翻出来一堆老CD,有的是以前买的歌碟,有的是自己刻录的一些资料和照片,时间长了,看着都挺有年代感的。就想着,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再利用起来,或者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再备份一下。

想起那些年用过的刻录软件

我记得最早接触刻录这玩意儿,那还是上学的时候。那时候U盘还没现在这么便宜大碗,刻张光盘存东西,或者刻个系统盘,感觉特高级。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软件,好像就是叫“Easy CD Creator”啥的,名字就透着一股“简单”劲儿。后来用得比较多的,还有个叫Nero的,功能挺猛,但有时候感觉选项太多,有点晕。

这回我想着就找个简单点的试试,毕竟主要目的也不是搞啥复杂操作。

我的实践步骤

第一步:找软件和准备家伙事儿

我先是在我那台老旧的台式机上翻了翻,还真装着一个以前用过的刻录软件,好像就是某个版本的Easy CD Creator,或者是Roxio Easy CD & DVD Burning之类的,反正界面瞅着挺亲切。现在网上也能找到类似的,比如有些朋友可能还会用Easy CD-DA Extractor来抓取CD音轨啥的。

然后就是找空白光盘。我从柜子底扒拉出来几张没用过的CD-R盘片。还有,最重要的,我的老电脑还带着个DVD刻录光驱,这可是关键设备,没它可不行。

第二步:尝试刻录数据光盘

我先拿了些不那么重要的文档和一些老照片练练手。

  • 打开那个刻录软件,界面一般都挺直观的,找“数据光盘”或者“制作数据CD”这样的选项。
  • 点进去之后,通常会有一个让你添加文件的窗口。我就把准备好的文件夹、照片文件一股脑儿拖了进去。
  • 软件底下一般都有个容量条,显示你加进去的文件占了多少空间,可别超过一张光盘的容量了,我记得普通CD也就700MB左右。
  • 都选好了,检查一遍没啥问题,就点那个“刻录”或者“开始”的按钮。
  • 然后机器就开始“嗡嗡嗡”地响,指示灯也闪起来了。这时候就耐心等着,别去乱动电脑,怕刻坏了。

等了大概几分钟,光盘托盘“咔”一下弹出来了。我拿出来瞅瞅,盘面颜色变了,有点发暗。放到别的电脑上读了一下,文件都在,成了!心里还挺美滋滋的。

第三步:捣鼓音乐CD

数据盘成功了,我又想试试刻录音乐CD。这个跟我以前给车载CD机刻歌差不多。

  • 还是打开软件,这回选“音乐光盘”或者“制作音频CD”。
  • 然后把我想刻的MP3或者WAV格式的歌曲文件添加进去。它会自动帮你转换成CD音轨格式。
  • 同样要注意容量,一张CD大概能装个十来首歌,看歌曲长度。
  • 还可以调整一下歌曲的顺序,设置一下每首歌之间的间隔时间,一般默认2秒。
  • 一切就绪,点火开刻!

刻完之后,我赶紧拿到我那个老掉牙的CD播放机上试试,能放!音质也还行。虽然现在都用手机听歌了,但这种自己动手刻出来的感觉,还是有点不一样。

第四步:顺便试试复制光盘

我还试了试复制光盘的功能。就是把一张现成的CD,完整地复制一张新的出来。这个操作一般也挺简单的,选择“复制光盘”或者“光盘拷贝”,软件会先读取源光盘的内容,生成一个映像文件,或者提示你插入空白光盘直接对拷。我试了一张以前的系统工具盘,也成功复制出来了。

一点小小的总结

虽然叫“easy cd”,但实际上手操作起来,确实没啥太大难度。关键就是找到合适的软件,然后按照提示一步步来就行。现在的软件界面都做得比较人性化了,不像以前那么复杂。

这都是些比较基础的操作。像Nero那样的大块头软件,还有更多高级功能,比如制作带启动菜单的光盘,或者编辑视频再刻录成DVD啥的,那些就得更深入研究了。我这回主要就是想把一些老东西整理一下,顺便怀旧一把。

这回折腾下来,感觉这些老技术虽然慢慢被淘汰了,但有时候了解一下,动动手,还是挺有意思的。也算是给自己找点乐子。好了,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,下次再有啥好玩的实践,再来跟大家唠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