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做的“同城游戏记牌器”这个小玩意儿,纯粹是自己平时玩游戏的时候觉得麻烦,就想着能不能自己搞一个。别的不说,先声明,这玩意儿纯粹是自己用,没想着拿去干啥不正经的,大家也别乱用。
就是觉得玩“斗地主”的时候,老是记不住出了哪些牌,尤其是到后面,牌局紧张的时候,脑子就更不够用了。输多赢少,心里那个气!所以我就寻思着,能不能写个小程序,帮我自动记录已经出的牌。
说干就干!我先是上网搜了一堆资料,看看有没有现成的轮子可以抄抄,结果发现要么收费,要么功能不全,要么就是广告太多,烦都烦死了。算了,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。
我选定了开发语言,Python!为啥选它?简单易学呗,而且库也多,方便。然后,我开始琢磨程序的逻辑。简单来说,就是得能识别屏幕上的牌,然后记录下来。
识别屏幕上的牌,这里我用到了一个图像识别的库,叫`PIL`(现在叫`Pillow`了),用来截图。然后用`OpenCV`来做图像处理,把截图里的牌抠出来。抠牌这一步挺麻烦的,因为不同游戏平台的牌面大小、颜色、字体都不一样,得针对性地做调整。我先是截了一堆牌的图,然后手动标注,再用这些标注好的图来训练一个简单的图像识别模型。
模型这块,我就没搞太复杂的,用的是`scikit-learn`里的一个简单的分类器。毕竟我不是专业的,能用就行。训练好模型之后,就可以开始识别了。
识别到的牌,得记录下来。我用一个列表来存储已经出的牌,每次识别到新的牌,就往列表里加。然后,再把这个列表显示在屏幕上,方便我看。显示这块,我用的是`PyQt5`,做个简单的界面,把已经出的牌显示出来。
整个程序大概花了三天时间搞定。期间遇到了不少坑,比如图像识别的准确率不高,经常把“3”识别成“8”,把“Q”识别成“O”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做了很多优化,比如调整图像处理的参数,增加训练样本等等。
总算是把这个“同城游戏记牌器”给搞出来了。虽然界面简陋了点,功能也不算强大,但至少能帮我记住已经出的牌了。用了几天,感觉还不错,赢的概率也稍微提高了一点点,哈哈!
不过这玩意儿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。比如,可以增加自动出牌的功能,或者加入一些策略分析,这样就能更好地辅助我玩游戏了。这些都是后话了,先把现在这个版本用熟练再说。
这回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不仅巩固了Python的基础知识,还了解了一些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。更重要的是,让我体验到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乐趣。以后有机会,我还会继续尝试做一些更有意思的小玩意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