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得跟大家嘮嘮我最近琢磨的一个叫“Easy Go”的玩意儿。一开始我听到这名,还以为又是啥新出的打车软件或者别的什么出行工具。毕竟现在手机里这类APP,没十个也有八个了。
初识与摸索
就喜欢瞎鼓捣。那天也不知道咋回事,就在网上瞄到了这个“入境通Easy Go”,说是给来上海的老外用的,能把吃饭、打车、买东西这些事儿一股脑都给办了。我心想这有点意思!
我立马就想到了我那远房表叔,老张。他前年从国外回来看亲戚,那叫一个折腾。手机支付他不会用,打车软件他看不懂中文,出门买个早点都得我或者我表弟陪着。那时候我就想,要是有个啥东西能让他自己也方便点就好了。
一看到这个“入境通Easy Go”,我寻思着,这玩意儿得试试,就摸出手机捣鼓起来了。虽然咱不是老外,但体验一下总没坏处,万一以后有外国朋友来,咱也能指导指导不是?
上手体验过程
我先是找了找这东西在哪儿能弄到。,原来是个聚合平台,不是单独下一个APP那么简单,得通过一些特定的入口进去。找到入口后,点进去瞅了瞅。
界面看着还行,挺简洁的,估摸着是照顾老外的习惯。它里面整合了不少服务:
- 出行方面:什么打车、公交、地铁查询都给你指明白了。
- 吃喝方面:也有些餐厅推荐啥的。
- 购物支付:这个最关键,好像是解决了老外在中国用手机支付不方便的问题。
我试着点开几个功能模块看了看。比如那个出行,点进去能看到地图,也能查查路线。支付那块,虽然我没真绑外国卡试试,但看介绍是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的,感觉确实是想解决实际问题。
我又想,这玩意儿真能让一个对国内电子支付两眼一抹黑的老外“Easy Go”吗?我特地切换成英文模式(如果有的话,或者想象它是英文界面)看了看,步骤提示什么的,还算清晰。至少比让老张自己去下一个滴滴或者支付宝,然后一步步注册、绑卡要省心多了。
回想与对比
这时候,我又想起了我那可怜的表叔老张。那时候他来上海,第一天我们就带他去外滩。看完夜景想打车回酒店,路边拦车半天没一辆空的。我说用手机叫车快,他掏出他的外国手机,一脸茫然。我帮他叫了车,付了钱。第二天想去便利店买瓶水,他拿着外币现金,人家店员小姑娘一脸为难,说最好用手机支付。那一刻,我感觉表叔在上海简直寸步难行。
后来几天,基本上就是我们走到哪儿,他跟到哪儿,我们买他给现金我们再帮他付。他自己想单独出去溜达一下,都不敢走远,怕回不来,也怕买不了东西。那哪是来旅游,简直是来体验“数字鸿沟”的。
现在看到这个“入境通Easy Go”,把这么多服务整合到一块儿,还特别强调了支付便利性,我心里是挺感慨的。要是当年有这东西,表叔的上海之行估计能舒坦不少,至少不用全程当个“甩手掌柜”,啥都得我们代劳。
实践后的想法
捣鼓完一圈,我觉得这个“入境通Easy Go”的思路是对的。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,最头疼的就是支付和出行这两大块。能把这些高频需求集中起来,提供一个相对统一和便捷的入口,确实能省不少事儿。
具体用起来效果到底有多“Easy”,还得看实际操作中的流畅度,比如网络好不各个服务对接顺不顺畅。但至少,这是个好的开始,让那些想来中国、来上海看看的朋友们,能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多一些游玩的乐趣。
我这也不算是啥专业测评,就是自己瞎琢磨的一点体会。这个“Easy Go”的概念,我觉得挺希望能越做越方便。下次再有外国朋友来,我肯定会把这个推荐给他们试试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