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最近我又把《信长之野望15》,也就是那个“大志”,给捡起来玩了玩。之前也捣鼓过好几代,什么革新、天道,都挺有意思的。不过听说15代这个“志”系统有点新东西,就想着自己亲手试试看到底怎么样。
上手准备与初体验
我这人玩游戏,喜欢从头开始摸索。第一步,肯定是把游戏整个装好。这个过程倒是挺顺利的,没出啥幺蛾子。装完之后,点开游戏,熟悉的主题音乐一响,那股子战国味儿就扑面而来了。
接下来就是选剧本和势力了。我一般不爱选那些一开始就特别牛的大势力,比如织田信长、武田信玄啥的,感觉那样太没挑战性。我喜欢选个小大名,夹缝里求生存,一步步发展壮大,那种成就感才足嘛这回我记得选的是一个相对偏僻点的小大名,具体是谁有点忘了,反正就是那种开局一块地,几千兵,周围还一圈邻居虎视眈眈的那种。
核心系统:“志”的摸索
这一代最大的特色,就是那个“志”系统了。每个大名都有自己独特的“志”,这个“志”会直接影响到内政方针、农业商业发展方向,甚至还有专属的军事指令和外交策略。刚开始玩的时候,我对这个“志”系统确实有点懵。比如我选的那个大名,他的“志”可能偏向农业发展,那我在内政时就得重点投入农业相关的设施,这样才能发挥“志”的优势,事半功倍。
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琢磨不同“志”的效果,看看哪个“志”更适合我的发展路线。有时候,为了达成某个特定的“志”所带来的强力效果,还得刻意去满足一些前置条件,比如攻占特定城池,或者和某些势力结盟什么的。这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,不像以前几代,内政就是简单地堆数值。
艰难的扩张之路
选好势力,搞明白“志”之后,就开始正式运营了。初期那叫一个艰难。钱粮紧张,兵力不足,手下武将也就那么几个歪瓜裂枣。我得小心翼翼地搞内政,一点点积攒资源,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着周边的邻居。那会儿,每次看到邻居派兵过来,我心里都咯噔一下,赶紧存档,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灭了。
我记得有一次,辛辛苦苦攒了点兵马,想去打旁边一个比我还弱的小势力,结果没想到对方居然有个挺厉害的战法,一场仗下来,我兵力损失惨重,差点就崩盘了。那时候真是感觉,这游戏AI也不傻。
后来慢慢熟悉了战斗系统,知道怎么利用兵种相克,怎么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战法,情况才慢慢好转。我还特别注重人才的招揽和培养,毕竟手下没几个能打能干的,想统一天下简直是做梦。
中期发展与策略运用
熬过了初期,势力稍微壮大了一些,就开始进入中期发展阶段了。这时候,就不再是单纯地防守反击了,得有更长远的规划。我会根据自己大名的“志”,制定扩张方向。比如,如果我的“志”是“天下布武”,那我可能就会更倾向于主动出击,不断蚕食周边势力。
外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和谁结盟,和谁保持中立,和谁开战,都得仔细盘算。有时候,为了牵制一个强大的敌人,我会主动去和其他几个弱小势力组成“包围网”,虽然不一定能打赢,但至少能拖延对方的扩张步伐,为自己争取发展时间。
我还发现,这代的“商圈”系统也挺有意思的。控制了重要的商圈,就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,这对于后期大规模作战非常关键。除了打仗,我还得花心思去投资和发展商圈,有时候甚至会为了争夺一个富庶的商圈而和盟友翻脸。
后期一统与总结
玩到后期,基本上就是几个大势力之间的角逐了。这时候,每一场大战役都可能决定天下的走向。我通常会集结主力,找准机会和对方决战。胜利了,就能吞并大片领土;失败了,可能就得龟缩防守,甚至面临被反推的危险。
老实说,玩到大后期,有时候会感觉有点重复和疲惫,毕竟光荣的游戏,后期操作量都挺大的。但当最终消灭所有敌人,屏幕上跳出“天下统一”的字样时,那种满足感还是难以言喻的。
我这回实践《信长之野望15:大志》的过程,感觉还是挺充实的。“志”系统确实给游戏带来了不少新意和策略深度,让我不得不花更多心思去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“志”来运营势力。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还有改进空间,比如AI的某些行为逻辑,或者后期的一些重复操作,但整体体验下来,还是能感受到光荣在努力尝试创新的。对我这种喜欢慢慢琢磨策略游戏的玩家来说,这一代还是值得花时间去体验一下的。至少,我从一个小破势力发展到统一天下,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,都真实地体验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