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收拾女儿书包,掉出来张皱巴巴的纸片,摊开一看,抄了段歌词,标题就写着《悲伤的秋千》。我寻思小屁孩儿懂啥悲伤,顺手给捋平了搁桌上。
咋就对这歌词上心了
吃午饭时老瞅见那张纸,心里痒痒,干脆手机搜了下。好家伙,原来是阿桑那首!前奏一起,调子就沉甸甸的,跟我印象里那种欢快的秋千完全两码事。
盯着女儿抄的段落来回琢磨:“那些爱哭的年少 / 被荡得那么高”。手指头不自觉在桌面画圈,突然拍了下大腿——这秋千怕不是真秋千?下午洗碗都在寻思:秋千荡起来忽上忽下的,多像人心里头那股抓不住的劲儿!
玩具熊给我当了回道具
正巧女儿的小熊玩具在沙发缝里卡着,揪出来往晾衣杆上一挂,晃晃悠悠的。我捏着熊爪子自言自语:“你看,荡到高处是开心,可猛地落下来那阵空落落,像不像难受时候?”
- 第一下晃悠:想起小时候玩秋千,荡高了嗷嗷叫,大概就是“爱哭的年少”那股虎劲儿
- 第二下晃悠:熊脸朝地栽下来,心里跟着咯噔,明白了点“荡得高摔得疼”的滋味
- 第三下晃悠:熊崽子不晃了还左右打转,这不就是歌词里“停在半空荡不了”嘛
熊屁股上那块洗褪色的补丁,突然让我想起外婆家胡同口那个生锈的秋千架。二十年没回去,那架子早拆了,可当年推秋千的人,去年也没了。手上揪着熊耳朵,鼻子有点酸。秋千就是个钩子,钩出人堆在犄角旮旯的旧账。
晚上找闺女对答案
等她写完作业,我装着漫不经心把歌词纸推过去:“这秋千咋就悲伤?”闺女眼皮都不抬:“就觉着荡秋千的人心里有事呗,不然老坐那儿晃悠”敢情孩子比大人明白得早。
临睡前又瞟了眼桌上皱巴巴的歌词纸,这回算是看清楚了:哪是写啥秋千,分明是借着铁链子嘎吱响,把“物是人非”四个字荡得越来越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