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刷短视频看到个法院书记员打字跟发电报似的,评论区有人提了句“这是亚伟速录机”,我那该死的好奇心就上来了。周末直接剁手买了一台二手设备,今天就跟大伙唠唠这玩意儿到底难不难啃。
开箱即懵逼
拿到机器那天我就傻眼了——键盘就24个键,左边12个右边12个,长得跟儿童玩具似的。卖家发来的教材更离谱,什么“声码”“韵码”看得我头皮发麻,第一章练习题居然是拿筷子戳键盘找手感!
头三天简直想砸机器。拇指总误触空格键,左右手配合得像刚装上的假肢。练习“bpmf”基础键位时,隔壁屋我妈听着动静探头问:“你在厨房敲核桃?”
熬过黑暗两周
到第二周情况更糟。教材让练声韵组合,左手按着“g”键右手敲“ua”韵码,打十次错九次。有回练习“光华”这个词,愣是打成了“光棍”,气得我对着说明书骂街。那阵子手机计时器永远定着20分钟——超过这个时长手就抽筋。
转机出现在第18天。突然发现手指自己记得键位了!虽然还要盯着教材对照编码,但至少打“改革开放”这种四字词不用中途卡壳三回。当天兴奋地拿新闻联播练手,虽然只抓得住30%的内容,成就感还是爆棚。
量变终于质变
坚持到一个月整,魔幻的事情发生了。左手小拇指自己会找“ang”韵码,右手无名指碰到“ch”声码根本不带犹豫的。有天试着盲打朱自清的《春》,打完对照原文居然只漏了俩标点!
现在每天早晚各练半小时:
- 早晨拿人民日报练准确率
- 晚上跟读综艺练速度
- 卡壳就倒回去重打三遍
昨天测速飙到每分钟180字,虽然跟专业速录师差得远,但会议记录够用了。
给想入坑的实在话
别信“三天速成”的鬼话!头两周真的想死,我办公椅都被指甲抠掉漆了。但熬过前三个月:
- 手指记忆会突然觉醒
- 看到汉字手比脑子快
- 键盘声能打出节奏感
上周帮朋友做访谈记录,结束后他瞪着眼问:“你刚才噼里啪的真是中文?”
这玩意儿跟学自行车一个道理——摔得越狠,会得越牢。现在机器就是我外挂的第三只手,开会再也不用手机录音转文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