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刷抖音,看到一个视频讲古装剧里总提到“孔方兄”,我寻思这名字挺逗的,古人平时管钱币叫啥?这问题搁心里挠痒痒似的,就决定亲自研究试试。结果一开始傻眼了,根本不知道怎么入手。
先试试上网查资料呗。我掏出手机,打开百度搜“古钱币别称”,页面一弹出来满屏广告,啥“收藏品投资”乱七八糟的,正经信息毛都没有。气得我差点摔手机,这不浪费时间吗?想着算了拉倒,但又不甘心,就点开一个看起来靠谱点的页面,结果里面说的“刀币”“布币”都是钱的样子,根本不是别称。这下子真着急了。
查网上不行,我就转去实体书找找。我家附近有个旧书店,老板是熟人,我冲过去问他有啥相关书。他帮我翻了老半天,找出一本破旧的《辞海》,指着一个条目说“看这里”。我凑过去一瞧,上面写着“邓通”,解释是西汉时用的钱币别称,因为有个名人叫邓通的造过钱。我乐得直拍大腿,可还是觉得太少,老板说古籍才靠谱,但店里没了。
这下子没招了,就想到问我那个大学同学小李,他是个历史爱好者。我赶紧发微信问他:“哥们儿,帮忙查查古人咋称呼钱的?”他回我个哈哈笑的表情,说:“你笨,古人管钱叫‘铜臭’‘青蚨’,多着,最好翻翻《世说新语》那种老书。”他还说看古诗文就行,里面藏得深。我跑到图书馆借了本二手《世说新语》,蹲在角落里翻,结果真翻出几个别称,比如“孔方”就是从书里来的。这回踏实多了。
整理下整个流程,我发现入门特简单,就分三步走:
- 第一,避开网上的坑:别瞎搜,广告太坑人,直接奔实体资源。
- 第二,找老书求帮助:要么去图书馆翻古籍,要么问懂行的朋友指点方向。
- 第三,从文学入手:挑《世说新语》这种名著,边读边记,发现别称就圈起来。
研究完收尾时,我想起小时候爷爷常说“钱是身外物”,但古人把铜钱叫“阿堵物”,意思是讨厌又不舍的东西,真笑死人。那次在书店耗了大半天,老板还泡了壶茶给我喝,聊着聊着说现在年轻人谁关心这个,都是打游戏。我听着心里一酸,觉得这老知识丢了太可惜。总结出来几个常用别称,像“青蚨”代表财源滚滚,“孔方兄”还带点亲切感。以后别人再问起,我就讲这趟小经历,算是学了个新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