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儿晚上刷短视频,突然看见好几个推送都在玩“夹子音”,就是那种捏着嗓子说话,听起来特嗲特做作的调调,还配上个“夹子文学”的文字。哎哟给我整懵了,心说这玩意儿咋就火了?干脆蹲马桶上开始翻,想看看这“夹子梗”到底啥来头。
一、从刷到第一条视频开始动手
我先打开几个常用的短视频App,直接在搜索框敲“夹子音”仨字。好家伙,跳出来一大堆!清一色是年轻姑娘对着镜头,要么做夸张表情,要么拿个小道具挡脸,用那种尖细又慢悠悠的调子念词儿。
我注意到最早爆火的是个叫“能能”的博主,大概几个月前的一条视频。她本来用正常声音问“哥哥我给你打辅助好不好”,镜头一转就变成故意掐着嗓子装嗲:“哥哥~要不要我帮你打辅助呀~”。就这段!底下点赞直接奔百万去了。
二、翻评论、扒起源,找模仿链条
我点开能能那条热门视频的评论区往下扒拉,想挖挖网友到底为啥爱看这玩意儿。结果看到几条高赞评论贼有意思:
- “笑死我了明明知道是装的但忍不住想看!”
- “我试了夹子音跟我妈说话,被打了!”
- “上班憋屈一天,看完这个突然解压??”
顺着网友提到的线索,我点进话题页,发现更多是普通人模仿的。有男有女,有故意夸张翻车的,也有认真模仿的。甚至有个中学生发视频说“我用夹子音问老师作业是老师愣了三秒”。合着已经出圈到现实生活了!
三、自己作死试试水
光看不过瘾,我决定亲自体验一把。趁家里没人,关上门对着手机摄像头,学着捏嗓子来了句:“今天~的奶茶~甜不甜呀~”。刚说完自己鸡皮疙瘩就起来了!点开回放一听,这声音尖得跟铁丝刮锅底似的,太羞耻了赶紧删掉。
不过录的时候有种奇怪的爽感。憋着嗓子使劲装嗲,好像把平时不敢作的死全释放出来了。有点像小时候故意学怪声逗人。
四、琢磨背后的门道
折腾到半夜,泡了杯茶坐电脑前捋思路,大概摸清了点脉络:
- 解压神器:现在人压力都大,看这种故意装嗲、夸张油腻的视频,反差感贼强,跟看小品似的,哈哈一笑压力就散了一半。
- 跟着凑热闹:看着别人玩得欢,自己不动手录一段总觉得亏了。模仿门槛又低,捏个嗓子就行,谁都能掺一脚。
- 抱团取暖:带“夹子”标签发视频,好像进了一个吐槽大会现场。下面评论都是“姐妹我懂你”“同款夹子音”,莫名其妙就找到组织了。
五、那点碎碎念
复盘完发现,这夹子梗火得快,凉得估计也快。说白了就是图个乐呵,没啥深层次目的。但它也让我有点担忧——太多人模仿这套模式说话,会不会显得有点语言贫瘠?不过想想,能让大家笑一笑,解解压,也算好事。
今天这场实践干完,彻底明白了为啥大家边骂边玩。下回要是再出个啥新梗,估计我也能跟上趟儿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