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翻出来个旧音乐盒,老婆说声音闷得像感冒鼻塞,差点给扔了。我寻思着抢救一下试试,顺手给录了段音频,放电脑上听果然像裹了三层棉被敲铁皮。
1. 拆盖子清灰尘
螺丝刀都懒得找,直接拿剪子尖顶着转开螺丝。好家伙,发条盒周围积的灰絮都能当毛衣了,金属音筒的凸起上还黏着团绒毛。我捏着牙签一点点刮,再用嘴使劲吹几下。结果一上发条——嚯!叮叮咚咚亮堂多了,高频那点小杂音都蹦出来了。
2. 换发声的小钢球
原本底部粘的是塑料粒,敲木板跟拍拖鞋似的。我从孩子淘汰的陀螺里抠了两颗不锈钢珠出来,502胶水点上去的时候手抖得厉害,差点把珠子和齿轮粘成连体婴。胶干透后找了块碎瓷砖压着测试:余音能多哆嗦两秒,低音下潜时居然有嗡嗡的震动感了。
3. 塞海绵防共振
音乐盒放木桌上播整首曲子时,桌板跟着嗡嗡共鸣,吵得脑仁疼。我扯开旧腰包里的记忆棉,剪成三角块塞进盒子四个角。塞太厚卡住齿轮,塞太薄又压不住震动。来回掏了四五次才找准厚度,用指甲掐着留了1毫米空隙。再开机时,嗡嗡声消失得干干净净,纯音色像擦了层油似的滑出来。
弄完这三步再录音对比,先前闷声闷气的《致爱丽丝》突然透亮得能掐出水来。要我说,玩这种机械玩意就别学网上玄学贴吸音棉换银导线,音乐盒就该老实解决这三件套:清灰让声儿透出来,加重让声儿沉下去,减震让声儿别乱抖——完事!对了,测试时我顺手拎起蓝牙音箱放同首曲子,老婆翻个白眼:"这电子声脆得扎耳朵,还是修好的破盒子耐听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