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妙可微博受辱引争议,网络暴力何时休?
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林妙可当年在微博上受辱那事儿,这事儿过去有些年头了,但我印象还挺深。平时就爱瞎琢磨,看到点啥事儿都喜欢自己分析分析,也算是自己的一种实践记录。

起因:一张抻面图引发的风波

我记得那会儿林妙可还是个小姑娘,也就十几岁,好像是发了一张自己吃抻面的照片到微博上。本来挺正常一生活分享,结果底下评论区就炸了锅。怎么说,就是涌进来一堆很不堪入目的评论,污言秽语的,针对一个小姑娘说那些话,我当时看着都觉得非常不舒服

我的观察与思考过程

这事儿一出来,我就开始关注了。我这人有个习惯,就是喜欢看事情的来龙去脉,看看各方都是怎么说的。

  • 第一反应:震惊与愤怒。我寻思着,这帮人在现实生活中敢这么说话吗?对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,用那么恶毒的语言,简直是没底线。
  • 林妙可的回应:后来看到林妙可自己也出来说话了,大概意思就是希望微博能管管这些乌七八糟的言论,别让这些东西污染网络环境。我觉得她说得没毛病,小姑娘挺勇敢的。
  • 舆论的发酵:这事儿越闹越大,网上各种声音都有。有支持林妙可的,呼吁抵制网络暴力;也有一些人开始“扒皮”,说林妙可以前也转发过一些有争议的内容,还有人说她穿衣打扮不像那个年纪的孩子,显得早熟。甚至还有更离谱的,说是有个什么日本成人片演员关注了她还是转发了她的微博,把事情往更歪的方向引。
  • 我的思考:我当时就在琢磨,这网络世界对未成年人来说,是不是太复杂了点?他们心智还没那么成熟,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限,很容易受到伤害。而且有些成年人,在网络这个匿名环境下,好像就把自己最阴暗的一面给释放出来了。

我当时的“实践”与体会

那段时间,我也算是“实践”了一下怎么看待这种网络事件。具体来说,我做了这么几件事:

  1. 翻看评论:我特地去翻看了很多相关的评论,想看看不同的人都是什么观点。真是五花八门,有理性的,有谩骂的,有吃瓜的。
  2. 跟朋友讨论:我记得当时还跟身边几个朋友聊起这事儿。大家普遍觉得,网络语言暴力确实是个大问题,尤其针对未成年人的时候,更应该严厉打击。
  3. 反思自己: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时在网上的言行。虽然我自认不是个喜欢喷人的人,但有时候看到一些不顺眼的事儿,也难免会吐槽几句。这件事也提醒我,说话要更谨慎,毕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
  4. 关注后续:我还关注了一下后续,比如有没有什么平台出来表态,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。印象中,当时确实引起了挺多关于净化网络环境的讨论。

我还记得有报道说,有人因为林妙可没回复他的微博留言,就以“人格尊严受侵犯”为由去告她。这事儿就更让我觉得,网络上有些人,真是挺奇葩的,法院都出来呼吁要合理诉讼了。

总结与感悟

林妙可这事儿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,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艰巨性。微博也其他社交平台也它本身是个工具,但用的人不一样,产生的结果就千差万别。

我那会儿就在想,作为平台方,是不是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?比如对这种明显的侮辱性言论,是不是应该有更快速有效的处理机制?对于未成年用户的保护,是不是应该有更特殊的措施?

作为家长,或者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,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网络,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?毕竟完全把孩子跟网络隔离开也不现实。

这件事也让我明白,有时候网络上的声音,真的不能全信。很多人是戴着面具在说话,情绪化、不负责任的言论太多了。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,不能轻易被带节奏。

林妙可微博受辱这件事,对我来说,不单单是个八卦新闻,更像是一个观察社会现象、反思网络生态的案例。它促使我去思考了很多平时可能不太会去深究的问题。这种“实践”和记录,也算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。希望网络环境能越来越少一些戾气,多一些理性与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