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梦幻西游的技能表,我可太有发言权了。刚开始玩那会儿,点开一看,密密麻麻的,跟看天书似的,头都大了两圈。真不是吹,那时候我觉得这比上学时背课文难多了。
我刚开始那会儿
我记得我最早选了个普陀山,就是瞧着那女角色拿着个灯,仙气飘飘的。结果一点开技能,什么“感化”,“水清诀”,“佛光普照”,一大堆。当时我就寻思,这“感化”是让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咋地?“水清诀”是给队友洗脸的?完全摸不着头脑。打个小怪都手忙脚乱,别提多狼狈了。
后来也试过别的,比如听说大唐官府物理猛,就去瞅瞅。结果一看技能列表,“为官之道”、“十方无敌”、“无双一击”,听着是挺霸气,可哪个是打一下,哪个是打几下,哪个又是干啥的,脑子里一团浆糊。那时候是真愁,感觉自己跟个门外汉一样,瞎按一通。
后来我是咋琢磨的
没办法,硬着头皮也得学。我那时候就:
- 一个字一个字地啃技能说明,虽然有时候那说明写得也挺绕的。
- 碰到个高级点的玩家,就厚着脸皮上去问,虽然人家不一定搭理
- 最主要的,还是自己瞎放技能看效果。拉着队伍里的小伙伴,或者干脆就找那些可怜的0级海龟、5级野猪啥的,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地试。被打飞了好多次,也坑了不少队友,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对不住人家。
我还记得有一次,玩的是化生寺,跟朋友下个小副本,眼看他就要躺了。我当时急得满头大汗,拼命想那个能救命的技能,好像叫什么“杏林妙手 渡劫金身”来着,就是死了能神佑一次那个。手忙脚乱点半天,总算给加上了。那一下,朋友活了,我差点没激动得从椅子上跳起来。那感觉,比自己得了件好装备还舒坦!
那时候还流行过一些“黑话”,比如龙宫的“龙腾”,有些老玩家就管它叫“喷水”,简单粗暴,但也形象。还有阴曹地府,从“阎罗令”到后来的啥“镰刀削皮”,名字换来换去,也得重新记。
这玩意儿,真不是看看就行的
后来慢慢就明白了,这技能表,光看是没用的,得用,得在实战里体会。比如普陀山,你别看它输出不咋地,但关键时刻一个“渡魂”或者“佛光普照”,那是能把队伍从团灭边缘拉回来的。天宫,那“太阳真火”、“风神怒击”啥的,就是实打实的物理输出,砍瓜切菜。
还有方寸山,那“虚幻咒”一开,闪避蹭蹭涨,关键时候能保命。每个门派的技能,都有它自己的门道和用处,不是说哪个技能强无敌,而是看你怎么搭配,怎么在合适的时机用出来。
那张一开始让我头疼的技能表,后来反倒成了我最常翻看的东西。琢磨透了之后,哪个技能干啥的,消耗多少,冷却多久,心里都有数。这过程虽然有点慢,有点笨,但摸索明白之后,那种成就感,别提了!感觉整个游戏世界都清晰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