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晚上今天又是我,来跟各位唠唠我最近搞明白的一个新词儿——“吗喽”。
一开始我在网上瞅见这词儿,是真的一头雾水。光看字面,啥也不是。“吗”?“喽”?这俩字儿凑一块儿,啥意思?我还寻思着是不是哪儿新出的网红零食,或者是个啥新鲜的电子产品代号。
后来发现,不止我一个人懵,好多人都不知道。这就勾起我的好奇心了,非得弄明白不可。咱这人就是这样,遇到不懂的,总想刨根问底儿。
第一步:初步打探
我先是在一些年轻人多的社交平台下面留言问了问,结果发现评论区也是五花八门。有的人说是骂人的,有的人说是开玩笑的。这下我更糊涂了。
第二步:求助“本地人”
后来我琢磨着,这词儿会不会是哪儿的方言?我就想到了我一个广西的朋友,平时聊天他时不时会蹦出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词。我就直接微信上问他了:“兄弟,‘吗喽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”
他一听就乐了,回了我一句:“吗喽就是猴子噻!”
我一听,,原来是猴子!但我寻思着,猴子就猴子呗,咋就在网上火起来了?这肯定还有别的事儿。
这词儿咋火起来的?
我那朋友看我还是不太明白,就给我细细道来了。他说,这个词他们那边一直都有,就是指猴子。真正火起来,得从去年还是今年年初那会儿说起,就是广西砂糖橘特别火的时候。
当时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在网上催广西发货砂糖橘,说等不及了,天天催。广西本地的果农或者商家,被催得没办法了,又得加班加点地摘橘子、打包,就有人开始自嘲了。
他们把自己比作辛苦摘果子的猴子,开玩笑说:“别催,吗喽快累死!”或者更经典的一句:“吗喽的命也是命!”意思就是说,我们这些“猴子”(指辛苦劳作的人)也在拼命干活了,给我们点时间,别催那么紧。
我这才恍然大悟!
原来“吗喽”是从这里开始在网上流行起来的。一开始是砂糖橘那事儿,大家觉得这种自嘲挺有意思,挺形象的,后来就慢慢传开了。
所以“吗喽”到底是
搞明白了来龙去脉,我再回过头去看网上那些用“吗喽”的帖子,就全明白了。
简单说:
- 本意:两广地区的方言,指“猴子”。
- 引申义:现在网上流行,更多是用来自嘲。特别是形容那些工作辛苦、压力大、忙得团团转的人,有点像“打工人”、“社畜”那种感觉,但更带点无奈又幽默的调侃。说自己是“吗喽”,就是说自己像个小猴子一样,为了生活奔波劳碌。
现在大家伙儿再看到有人说“今天又当了一天吗喽”,或者“吗喽要早点睡觉了”,就别以为人家真的是在说猴子,那多半是打工人在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,吐槽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。
你看,搞懂一个网络热词,也算是我一个小小的实践探索过程了。从一头雾水到刨根问底,再到恍然大悟,还能跟大伙儿分享分享,这感觉还挺不错的。下次再遇到啥新鲜词儿,我再去琢磨琢磨,弄明白了再来和大家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