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一大早刷手机,看到一个视频差点没把我呛着——居然有人在地铁车厢里拿打火机点纸杯!视频里烟都冒出来了,周围人躲得远远的,看得我后背发凉。这不行,我得赶紧摸摸底,咱平时坐地铁,那些安全规矩到底有几个人真放心上了?
第一步:抓起手机就查资料
视频是看见了,可地铁里具体啥不让带、出事了咋整,咱心里也得有个数不是?我立马打开搜索引擎,噼里啪敲“地铁禁带物品”“地铁火灾逃生”。好家伙,不查不知道:
- 打火机汽油这些明火玩意就不用说了,像酒精、香水这类带罐的挥发性液体,超量也算危险品。
- 视频里那种纸杯看着人畜无害,真点着了在密闭车厢里烧起来,浓烟呛死人不说,人群一慌,踩踏更吓人。
- 地铁的紧急通话按钮和灭火器盒子,原来就藏在车厢连接处和车门旁边,平时压根没留意过位置。
第二步:亲自下地铁“找茬”
光看条文哪够?下午我特意挑了趟高峰期去坐地铁。从进安检口开始,我就瞪大眼睛盯着。
安检小哥是真不容易:一个姑娘包里塞了俩充电宝,被拦下来登记;还有大爷死活想把一大瓶散装白酒带上车,只能气呼呼走了。但我也瞅见问题——有人手里捧着杯奶茶(纸杯!)大摇大摆就过安检了,安检员只查包不查手!视频里那种纸杯,想带进去可太容易了。
车厢里更是开了眼:
- 有小伙插着充电宝玩手机,电线都磨破皮了。
- 大妈带了个超大的行李箱,直接堵在门口通道上,人挤得跟沙丁鱼似的。
- 更绝的是,我在角落里真发现一个印着星爸爸的空纸杯,就丢在椅子底下!万一哪个神经病往里塞个烟头?
第三步:猫着腰找“救命按钮”
趁人少点,我猫着腰在车厢里来回走。果然,每节车厢的车门边上有个红色小盒子,里面是灭火器。连接处头顶那个方方的黄黑色按钮,就是紧急呼叫装置,旁边还贴了张小小的操作说明——字儿小得让我差点把脸贴上玻璃。我问了旁边俩学生模样的姑娘认不认识这按钮是干啥的,俩人齐刷刷摇头。得,又一个白贴的。
我自己动手捋了遍流程
晚上回家,我把白天看的资料和见闻全铺开,提炼了三条最要命的保命要点:
- 任何火苗都是大忌! 打火机点了就是作大死,手里拿热饮也给我端稳喽,别洒别人身上。
- 发现冒烟起火,第一秒就按紧急通话按钮喊司机——管它三七二十一,喊了再说!
- 跑路时往车头方向走(这我专门查了,大部分地铁司机在前头,通风设备强),捂着鼻子弯腰跑,千万别跟着人瞎挤。
老实说,以前我也觉得地铁安全跟自己没关系。这回扒拉一遍才惊醒:意外不认人呐!安检漏网、设备蒙灰、乘客蒙圈,哪一个环节松了都能出大事。咱自己先上点心,紧急按钮长啥样记准了,别等到真冒烟了抓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