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“妈妈不要丢下我”这句话,我这当妈的心里就咯噔一下。我家娃大概一岁多点,突然有一天就开始了,只要我稍微离开他视线,哪怕就是去个厕所关上门,外面立马就是惊天动地的哭喊,那叫一个撕心裂肺!扒着门缝,哭得小脸通红,有时候还带干呕,看得我真心疼又无奈。
起初的抓狂与摸索
我真是手足无措。试过偷偷溜走,结果他发现后哭得更凶,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。也试过抱着哄好久,等他睡着再走,但总有醒来发现我不在的时候,那种被欺骗的愤怒和恐惧,让他更加黏我。那段时间,我连上个厕所都得开着门,生怕他看不见我又开始新一轮的崩溃。当妈的都知道,这种感觉太磨人了。
转变思路:正面迎击分离焦虑
后来我就琢磨,不能老这样,大人小孩都受罪。我就开始上网看,也问了些有经验的宝妈,发现这叫“分离焦虑”,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。知道了原因,心里稍微踏实了点,就开始琢磨怎么帮他平稳度过。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实践记录,磕磕绊绊的,但总算有点效果。
第一步:提前打好招呼,玩点预演小游戏
我开始尝试在离开前,哪怕只是去厨房拿个东西,我都会特意蹲下来,看着他的眼睛,用最温柔但坚定的语气告诉他:“宝宝,妈妈去厨房拿个苹果,马上回来,你在这里等妈妈一下。” 一开始他还是会哭,但我坚持这么做。然后,我还跟他玩起了“躲猫猫”的升级版。比如,我先躲在门后,露个头说“妈妈在这儿!”,然后慢慢延长躲起来的时间,从几秒到几十秒,让他明白妈妈消失一下下是会回来的。
第二步:建立一个专属的告别仪式
这个我觉得还挺重要的。每次我真的要出门一会儿,比如去楼下扔个垃圾或者去趟超市,我会固定一套动作。比如,先抱抱他,然后亲亲他的额头,再跟他挥挥手说:“妈妈去买菜菜,宝宝乖乖和奶奶(或者姥姥)玩,妈妈很快就回来接你。” 关键就是要雷打不动地执行这套“仪式”,让他感觉这是个正常的流程,而不是妈妈突然就要抛弃他了。
第三步:说到做到,准时出现
这点太关键了!我说很快回来,就一定会在我承诺的时间内,或者他预期的时间内出现。哪怕一开始只是离开5分钟,我也准时回来。回来的时候,要表现得开心一点,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,说:“宝宝你看,妈妈回来!有没有乖乖呀?” 让他知道,妈妈的承诺是算数的,妈妈离开是真的会回来的。
第四步:分离时干脆利落,重逢时热情满满
之前我老犯一个错误,就是看他哭,我就心软,走两步又回头哄,结果越哄他越来劲,哭得更厉害。后来我狠了狠心,告别仪式做完,就头也不回地走。虽然背后哭声震天,我心里也难受,但坚持几次后,他发现哭闹并不能阻止妈妈离开,反而妈妈真的会像说的那样回来,哭闹的时间就慢慢缩短了。
而重逢的时候,我就会特别热情,放下手里的东西第一时间抱他,亲他,表扬他等妈妈很棒。这种强烈的对比,好像也在告诉他,妈妈很爱他,短暂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。
实践效果与心得
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。刚开始几天,他照样哭,我心里也打退堂鼓,觉得是不是自己太狠心了。但我老公就劝我,这是为他让他学会适应。我就咬牙坚持下来了。
大概过了一两个星期,我发现他哭闹的时间明显缩短了。我去上个厕所,他会在门口哼唧两声,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崩溃大哭了。我出门前跟他告别,他虽然还是会瘪瘪嘴,但能挥着小手跟我说“拜拜”了。当我回来时,他会迈着小短腿“咚咚咚”地跑过来要抱抱,那小模样,真是能把人的心给融化了。
到我家娃虽然有时候还是会黏人,但对于我短暂的离开,已经能比较平静地接受了。他会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一下,还会回来的。那一刻,我真是觉得,没白费功夫!
各位宝妈,如果你们也遇到了宝宝分离焦虑的问题,千万别慌,也别太自责。这真是个必经阶段。试试看找到适合自己和宝宝的方法,多点耐心,多点坚持,慢慢地,宝宝就会明白,妈妈的爱一直都在,短暂的分开并不可怕。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经验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!